日前,國家礦山安監局按照中央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關于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部署要求,結合應急管理部有關安排及礦山安全監察工作實際,堅持把保護好礦工生命安全作為最大實事,聚焦以下六個方面,研究制定了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項目清單。
規范完善安全監察執法服務。推進分類分級精準執法和聯合執法,強化安全風險分析研判,對高風險企業集中力量監管監察,并聚焦執法檢查重點事項,開展監管監察聯合執法,減少重復執法。建立礦山安全監察指令制度,對礦山安全重大問題、重大隱患、重大風險提出監察意見建議,發出整改指令,并加大現場督辦力度。修訂煤礦安全監察執法監督辦法,強化過程監督,督促各級監管監察部門建立執法監督檢查制度,著力解決執法不嚴格、不規范問題。修改完善《礦山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實施細則》,建立礦山企業重大隱患和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機制,暢通舉報渠道,接受社會監督。利用“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”推動安全生產許可證等相關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,在全國范圍互通互認,實現更多電子政務服務事項辦理;壓縮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辦理時間,至少減少5個工作日。
堅決治理礦山工程違規外包。開展礦山外包工程和資源整合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,堅決打擊托管煤礦管理能力不足,非煤礦山層面轉包分包、資質掛靠、包而不管、以包代管和煤礦假整合、假重組、掛名整合等突出問題。嚴厲查處煤礦整體托管和非煤礦山外包工程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,對存在違規承包的礦山企業,依法依規追究發包及承包企業責任。研究制定《加強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》,從源頭上規范非煤礦山生產。提升礦山安全信息化水平。建設礦山“電子封條”智能監管平臺,在長期停產、停建和正在實施關閉的煤礦和非煤地下礦山安裝“電子封條”,實現對關鍵地點、關鍵設備的遠程監控,嚴防“明停暗開”。完善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,推進煤礦沖擊地壓監測、水文地質監測、井下重大設備監控和生產經營、安全管理等系統聯網,加快推動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。建設煤礦生產經營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統,通過云服務模式為規模較小、信息化水平較低的礦井提供一套免費應用系統。推廣專家技術服務和遠程監察執法。組織開展非煤礦山專家會診,指導各地組織專家對單班入井超30人、井深超過800米的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、邊坡超過200米的露天礦山和尾礦庫“頭頂庫”等開展安全技術會診,逐礦形成會診技術報告。加強對企業服務指導,組織“安全科技進礦區”活動,從宣傳教育、政策支持、科技推廣、技術咨詢等方面,多角度、多層次、多維度服務礦山企業。健全完善常態化遠程監管監察機制,通過利用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,建立“線上日常巡查+現場精準核查”監管監察模式。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安全保障。深入開展礦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加大對重點地區、重點區縣脫貧摘帽后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持力度,增加政策資金、執法力量投入,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指導,堅決防止因礦山安全事故導致礦工返貧致貧,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。針對應急管理部定點幫扶縣家庭困難大學生入學難問題,局機關繼續開展“獻愛心·助學”活動。組織中國煤礦塵肺病防治基金會開展“洗肺清塵救治救助活動”,持續加大對塵肺病礦工家庭的幫扶力度。關注解決基層干部職工所憂所需。修訂《煤礦安全監察系統異地交流干部生活保障暫行辦法》,強化異地交流干部生活保障。結合基層培訓需求調研情況,增加基層需求強烈的培訓內容,跟進調整培訓班次,優化完善2021年安全監管監察培訓計劃,廣泛征集優秀培訓課程,共享培訓資源,注重強化實操實訓,全面提高干部履職能力和專業化水平。